新闻资讯
学院新闻
【教学访谈之三】魏炜——探索新的物理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2017-03-24 09:46  

 

魏炜,硕士,大学物理教学部讲师,先后多次在西安邮电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奖,授课经验丰富,深受学生欢迎。

  探索新的物理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是什么?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生存的人,是生活在社会基层的普通民众,是既两袖清风,又特别注意形象的凡人。虽然教师是一凡人,但他有特殊的生命和灵魂。那就是奉献的命,热爱教育事业和学生的魂。人们常说教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然而,就是金钥匙也要有对应的锁才行。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做到匙锁相配,就自己的点滴体会与同仁分享。    

必须承认,就目前而言,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课堂讲授法。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是教师以言语为主要手段传递知识的教学方法。它通过系统、完整地传授知识,来发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由于大学物理教学知识内容庞大,教学进度较快,听课学生众多。而课堂讲授这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方式,无法给学生提供最直接的感性认识,学生在课堂上只能选择仔细听,基本没有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很难实现师生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吸收。这就造成了学生理解、记忆、应用知识的困难。单纯运用课堂教授法,不仅会助长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影响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注入一些相应的措施,收到了相应的成效。     

1、有重点的指导课前预习,增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性,组织学生课前预习。即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意地选择一些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要求他们在下次课中提交自己的学习心得或提出遇到的问题。从形式上看,这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的情况下亲身感受、学习新知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独立主体;从功能上看,则是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大学物理教材具有知识深、逻辑性强的特点,预习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教材,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他们自己的阅读,钻研,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又为新知识的接受明确方向。从教学效果上看,有预习的学生对教学内容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有一些困惑,这样,学生通过思考,带着问题来听课,有利于提高上课效率。     

2、必要的课堂教设疑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一个不可低估的动力,这种动力对于学习的影响、巩固和持久会起到积极作用。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公式推导和逻辑推理。如果只是老师在黑板上推导的如痴如醉,学生看得一头雾水甚至在发呆,这将是一节不成功课堂教学。所以应该在课堂增加学生的带入性,在推导公式中设置疑问,增加师生互动。对较为抽象的概念理论将其与生活实例对比方便理解。适当增加动画素材在教学内容中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3、适当的课堂复习与小结,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点,拓展思维空间。     

在每次课堂授课结束时要对本节课学习重点的进行归纳总结,明确课后的复习内容。第二天上课时要先以互动的方式对上次课堂的重点进行回顾,利用板书将重点有层次明确的提出,检验并加深学生的记忆。对于一些学生互动反应不好的的难点,可以加入例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的设计是灵活多变的,在保证大的教学进度前提下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适当调节课堂时间分配,提高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大学物理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课时少、内容多。为了赶课,只是一味的教和学。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精心?课堂设计,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内容生动、高效的传授给学生。而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前提就是学生愿意听、能听懂。作为教师首先要解决好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问题,对此,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考虑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适当的选择问题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由师生合作,适当的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的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也有各自的缺陷和不足。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正确而恰当地使用一些传统的优秀教学法,利用其他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有机结合使用,实现优势互补。重视对学生自学的指导,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实现认知与能力的全面提高,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关闭窗口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 邮编:710121 电话(Tel):029-88166335 邮箱:lxyxupt@163.com 版权所有:西安邮电大学理学院 陕ICP备040096号 技术支持:泽瑞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