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24日
至2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中国大学教学》编辑部主办,广州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在广州召开。论坛以“以本为本植根课程——一流本科教育与一流课程建设”为主题,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新时代高校课程建设的新要求新任务新内涵新特色,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报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广东省教育厅领导,全国各高校领导、教师等1300余人出席会议,交流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新探索、新体会,探讨一流本科教育和一流课程建设。理学院派出邹志纯、张云光、马晓珏、高玉芬、车俊岭以及靳伟共6人参加了本届论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表示,课程建设是高校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他建议,高校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着力优化课程体系;以实现课程标准为目标,着力加强课程建设;以提升学生能力为导向,着力加强实践类课程群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抓手,着力丰富优质课程资源。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会上作了题为“建设中国金课”的报告,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吴岩司长指出,要着力打造五类“金课”,即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到2022年,将建设一万门国家级和一万门省级“金课”。。
论坛上,多名学者做了精彩的报告。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教授和杨宗凯校长分别分享了四川大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办一流本科教育以及华中师范大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重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经验。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李向东教授分享了他和团队创新建设“宇宙简史”课程,探索如何创造性地融合天文知识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养成健全人格,树立远大理想的实践体会。大连理工大学李志义教授提出,要推进“课堂教学六个转变”,即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从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转变、从重知轻行向知行合一转变、从重教轻学向教主于学转变,让水课变成金课。
“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于2008年开始创设,每届均聚焦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高等教育界专家学者交流研讨,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研究人员和骨干教师搭建了有关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交流平台。
我校于
10月
30日
正式发布了《西安邮电大学振兴本科教育工作方案》,理学院各系部中心正以积极的行动落实方案的各项要求。本届论坛为我校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改革和打造一流课程等带来了新理念、开拓了新思路,对促进我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